【成语名字】厉兵秣马
【成语拼音】lì bīnɡ mò mǎ
【成语释义】厉,同砺,磨;兵,兵器;秣,喂牲口。磨好兵器,喂饱战马。形容做好战斗准备。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。
【成语出处】
春秋·左丘明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厉兵秣马矣。”
【成语用法】联合式,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等。
【近义词】严阵以待、枕戈待旦、盛食厉兵
【反义词】解甲归田、偃旗息鼓、马放南山
【成语寓意】
厉兵秣马这个典故阐释了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以及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的涵义,这些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在弦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弦高只是郑国一个以买卖为生的普通商人,但当他听说秦国要攻打自己的国家时,毫不犹豫地冒着破产和被识破而杀头的双重危险,把自己用来做生意的牲畜送给秦军,拖延秦军进攻的步伐,充分体现了他的机智勇敢。
【活学活用】
⒈“都城既陷,守土臣宜皆厉兵秣马,以报国雠。”——清·张廷玉等《明史·卷二七六·沈宸荃传》
⒉“孙权克仗先烈,雄据江东,举贤任能,厉兵秣马,以伺中国之变。”——南宋·陈亮《酌古论·吕蒙》
⒊参加数学竞赛的同学们正厉兵秣马,积极进行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