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后四史”是“二十四史”中的最后几部史书。不过它的最后一部,即“清史稿”并不属于《二十四史》之中,还是残本,民国时期并未编写完毕,这也是有人说是"二十五史"的原因。 此外后四史也是人们所谓的“唐宋元明清”中“宋元明清(没有辽与金)”的原因。目前对后四史有所争议,这里选用的是大部分人及较有权威者所认定的后四史。
《宋史》是二十五史之一,于元末至正三年(1343年)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,《宋史》与《辽史》、《金史》同时修撰。《宋史》全书有本纪47卷,志162卷,表32卷,列传255卷,共计496卷,约500万字,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。
《元史》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,书成于明朝初年。由宋濂(1310-1381)、王濂(1321-1373)主编。全书二百一十卷,本纪四十七卷、志五十八卷、表八卷、列传九十七卷,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。
《明史》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,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。顺治二年五月清廷组成《明史》的纂修人员。全书记载了从明太祖洪武元年(1368年)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(1644年)共277年的明朝历史。
《清史稿》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,《清史》的未定稿。编修工作十余年,到1927年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经初步成形,担心时局多变及自己时日无多,遂决定把各卷刊印出版,以《清史稿》的名称刊行,以示其为未定本。因尚无依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上《清史稿》本身史料丰富。不少学者将其列为“二十五史”或“二十六史”之一。
#微头条打卡挑战##真实历史的探讨# #分享历史的智慧# #想了解历史# #分享历史五千年# #奇妙知识季# #我要上微头条# #微头条激励计划# #知识# #历史# #历史知识##宋史# #明史# #元史# #清史稿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