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首页 > 常识 >

大悟县地图行政区划图(湖北大悟的前世今生)

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的前世今生是如何?最早的形式是什么?区划名称由来?从区划地名的角度,简要梳理一下今大悟地域区划名称历史沿革,仅是交流,如有错漏,还请指正!

夏商周时期,大悟县属荆州之域。

春秋战国时期,大悟县属楚地(弦国,弦国于公元前655年亡于楚国)。弦国亡于楚国之前,大悟县属弦国地。

秦时,行郡县制,大悟县分属南郡和衡山郡。衡山郡郡治为邾县(今湖北省黄冈市禹王城)。

汉时,立轪县,隶属江夏郡。大悟县属江夏郡。

晋时,分义阳郡、江夏郡。

南朝宋初,置永阳县,隶属随阳郡,随阳郡郡治所在今湖北省广水市东北。

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(公元422年),分立乐安县,隶属弋阳郡。

南朝齐时,置礼山关,隶属东随安左郡(南朝梁改东随郡为东随安左郡)。

北魏时,析永阳县置东随县。此为礼山县前身。

隋开皇九年(公元589年),改东随县为礼山县,隶属义阳郡,以县境内的礼山为名。

隋开皇中,以乐宁县省入礼山县。

唐高祖武德八年(公元625年),省礼山县,并入应山县(今湖北省广水市)隶属淮南道安州。

唐后分属申州罗山县、黄州鹿城县、安州吉阳县。

清末至1932年,大悟县境域分属河南省的罗山和湖北省的孝感、黄陂、黄安(今红安)两省四县所辖。

1932年,中国共产党在大悟县境内先后建立了罗山、陂孝北、河口三个县苏维埃。

1933年,析河南省罗山和湖北省黄陂、黄安、孝感四县边陲地带置礼山县,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。

1936年,改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。

1939年,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撤销,改属鄂东行署。

1945年,又改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。1942年初至1945年9月,中共鄂豫边区党委、鄂豫边区行政公署和新四军第五师进驻大悟山地区,大悟境内先后建立安礼县、罗礼应县、礼南县三个抗日民主政府。

1946年1月,中共中央中原局、中原军区司令部、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进驻宣化店,至6月26日中原突围,境内又先后建立礼山自治县民主政府、礼山县民主政府、礼山县爱国民主政府。

1949年4月6日,礼山县全境解放,礼山县隶属湖北省孝感专员公署,简称孝感专署。

1952年9月10日,为了纪念大悟山区人民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的英雄业绩,将礼山县改名为大悟县,属孝感专属。

1960年,孝感专区撤销,大悟县划归武汉市。

1961年,孝感专区恢复,大悟县划归孝感专区。

1970年,孝感专署改称孝感地区,大悟县属孝感地区。

1993年,大悟县属孝感市。

大悟县城关镇,原名二郎店,据说因孙仲谋狩猎于此而得名。曾先后隶属德安府孝感县白云乡、湖北省江汉道孝感县白云乡、孝感县四区、礼山县、大悟县四区、大悟县环城区、环城人民公社、环城区、城关镇人民公社等;1987年二郎区更名二郎乡,2001年二郎乡并入城关镇。

大悟县阳平镇,曾先后隶属礼山县七区、礼山县二区、同仁乡、大悟县、阳平人民公社、二郎区等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与白云乡合并,设阳平镇。

大悟县芳畈镇,曾先后隶属孝感县六区白云乡、礼山县二区义善乡、大悟县六区、环城区先锋乡、芳畈区、先锋人民公社、芳畈区、大悟人民公社、芳畈人民公社、芳畈区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改芳畈区改为芳畈镇。

大悟县新城镇,曾先后隶属礼山县一区、新治乡(1941年)、老山乡(1942年)、新城区、七一人民公社(1958年)、新城区(1961年)、称新城人民公社(1975年)、新城区(1984年)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新城区改为新城镇。

大悟县夏店镇,曾先后隶属黄陂县(清末)、苏维埃陂孝北县(1931年)、安礼县(1940年)、夏店乡(1949年)、夏店管理区(1958年)、夏店人民公社(1960年)、夏店管理区(1979年)等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夏店区改为夏店镇。

大悟县刘集镇,曾先后隶属礼山县一区(1933年)、大悟县一区沙河乡(1952年)、五一人民公社(1958年)、沙河人民公社(1961年)、刘集人民公社(1965年)、刘集乡(1984年)等;1987年9月改为刘集镇。

大悟县河口镇,曾先后隶属大悟县一区(1952年)、五一人民公社(1958年)、河口区(1961年,河口区辖刘集、四姑、河口三乡镇)等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设河口镇。

大悟县四姑镇,曾先后隶属黄州府黄安县(明清)、江汉道黄安县(民国)、礼山县、大悟县一区(1952年)、五一人民公社(1958年)、河口人民公社(1975年)、河口区(1984年)等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设四姑镇。

大悟县吕王镇,曾先后隶属礼山县吕黄区、礼山县一区(1935年)、吕黄乡(1941年)、礼山县七区、吕王人民公社(1975年)、吕王区(1984年)等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与黄站分开,设吕王镇。

大悟县黄站镇,全称黄陂栈,又名黄陂站,现名简称黄站。曾先后隶属礼山县二区(1949年)、苏红人民公社(1958年)、黄站人民公社(1960年)、吕王人民公社(1975年)等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与吕王分开,设黄站镇。

大悟县宣化店镇,曾先后隶属礼山县二区(1949年)、宣化区(1960年)、宣化人民公社(1975年)、宣化区(1979年,宣化区辖将东河、坞铺、金山三乡镇)等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设宣化店镇。

大悟县丰店镇,曾先后隶属礼山县二区、大悟县九区(1952年)、胜利人民公社(1958年)、丰店区(1961年)、丰店公社(1975年)、丰店区(1984年)等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设丰店镇。

大悟县大新镇,曾先后隶属礼山县三益乡(1947年)、礼山县三区(1949年)、大悟县三区(1952年)、东风人民公社(1958年)、大新人民公社、大新区(1960年)、大新公社(1975年)、大新区(1984年撤社并区)等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设大新镇。

大悟县三里镇,曾先后隶属礼山县三区(1949年)、大悟县三区(1952年)、大新区(1956年)、东风人民公社(1958年)、三里人民公社(1961年)、大新区三里城(1984年)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设三里镇。

大悟县高店乡,曾先后隶属礼山县二郎店区崇德乡(1933年)、礼山县四区崇德乡(1949年)、环城人民公社(1958年)、高店人民公社(1975年撤区并社,与汪洋、忠和合并)、二郎区(1984年撤社并区)等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从二郎区析出,与忠和、汪洋合并,设高店乡。

大悟县彭店乡,曾先后隶属礼山县一区、老山区(1941年)、七一人民公社和五一人民公社(1958年分属两公社)、彭店公社(1975年)等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设彭店乡。

大悟县东新乡,曾先后隶属礼山县五区(1933年)、礼山县三区(1949年)、大悟县三区(1952年)、大新区(1957年)、东风人民公社(1958年)、大新区(1960年,辖东新、姚店、太平三公社)、东新人民公(1975年)、大新区(1984年撤社建区乡,属大新区,辖东新、姚店、太平三乡)等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设东新乡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