镇海历史悠久,经济发达。她地处甬江入海口,旅游区位优势明显。北与上海浦东一衣带水,东与舟山群岛隔海相望,杭州湾跨海大桥、舟山连岛大桥的开通将镇海融入“沪杭甬”两小时交通圈。以镇海为中心,只需1个小时车程就可到达普陀山、朱家尖、奉化溪口等周边著名景点,到达上海只需三个小时。一直以来享有“浙东门户”、“海天雄镇”、“院士之乡”、“商帮故里”之誉。
傅宅
老城区有一座一座小巧精致的房子,那便是傅宅。它的外观是欧式古典风格造型,两边较高的硬山顶,有法国路易十三式样的印迹。
出片地是2楼的走廊,欧式风格,地面铺了民国时期的彩色拼花地砖,很有味道。室内墙壁和顶部装饰是西洋风格,门窗均是木质结构,满满的复古风。建议上午去,阳光正好洒进走廊中,光影衬得建筑更加洋气。
其实这里也是镇海老城展示馆,因为它是以傅宅为依托的。1楼的展厅展示了镇海的历史发展脉络、地域文化精髓。展馆有点像浓缩版的宁波帮博物馆,来这里不但可以感受中西结合的历史建筑带来的光影美感,还可以对镇海有一个简单的了解。
Tips:
【攻略信息】
开放时间:上午8:30-11:00,下午13:30-16:00(星期一闭馆)
票价:免费。
如果是摄影团队拍照,需要提前一天预约。
镇海渡码头灯塔
在镇海甬江北岸,有一条沿江路,昔日是弯曲狭乍的沙石路,旁边是低矮破烂的小屋,隆隆作响的煤场、砂石厂、造船厂,如今摇身一变,成了一条沿江景观带。
丰富的植物群落,别致的景观建筑,独创的主题雕塑,宽广的休憩草坪,舒坦的沿江步道,人称镇海的小“外滩”。 整条沿江景观带上,最热门的就是这座镇海渡码头灯塔,它在镇海渡码头左手边100米处。灯塔其实不高,目测3、4层楼高度,红白相间。
一定要傍晚的时候来沿江景观带,可以看到江边美丽的落日。沿着江边走,距离灯塔1公里多的原船厂地块,保留和改造了两个船坞,设立了万斛神舟和利涉道头,展示镇海作为“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”的商贸雄风。
特色美食推荐
横溪人家
第一家推荐的是位于九龙湖的横溪人家,虽说是农家乐,但是院子装扮得还挺有特色的。
这家的鱼头汤很好喝,汤就像牛奶一样浓郁,一点土腥味都没有,像我这么挑剔的人都觉得很不错。
酱爆螺蛳也很入味,肉质很鲜美。
蛋黄南瓜也是宁波的一道特色菜,每家餐厅几乎都能看到这道菜。用蛋黄包裹住南瓜,表皮脆脆的,里面又嫩嫩的。
虾虾浓
虾虾浓在方言里是“谢谢你”的音译,这家是招宝山附近的餐厅,可以来这家吃海鲜。所有菜直接摆盘出来了,点菜的时候就很直观。
这家店的地理位置很好,就在甬江边上,招宝山桥下,因为天气凉快,所以我们选择在室外的帐篷里吃,四舍五入也算是江景景观位了。芥末油条虾必点,这个芥末不是我们平常沾三文鱼的日式芥末wasabi,而是欧美的芥末酱mustard,所以味道不冲。外面的油条脆脆的,很香,里面不止虾肉,还有鱼肉,很鲜美。
葱油梭子蟹,蟹肉还挺肥的,这个季节吃正好。
三鲜汤也很好喝,边煮边吃,胃都暖暖的。
阿定饭店
最后一家阿定饭店,也有很多本地人来吃。咸菜番茄土豆汤,这绝对是我爸妈爱吃的菜,因为确实很下饭。牛肉和茄子比较一般,因为两个人点不了很多菜,所以每次吃饭我们都点不一样菜,完全没有重复。
网红住宿推荐
三碧酒店-镇海新城店
地址:宁波镇海区骆驼街道静远西路3号
亮点/房间足够安静,装修比较现代化,设计主题鲜明,简约时尚,设施齐全。床品床垫柔软舒适,干净舒服。对于睡眠质量要求比较高的人来说,十分有助睡眠。睡得好,比什么都好。
亮点/很喜欢窗旁边的榻榻米,坐在这里晚上夜景很漂亮,看看外面很舒心,全景落地窗折射出来的光阴荏苒,仿佛年少的你我站在窗边,笑靥如花,猝不及防的便将我们吸入到一个淡淡的世界中。
亮点/周到的服务和一流的设施,房间格局很合理,干净简洁大方,洗手间大小合适,干湿分离,房间内配有32寸高清液晶电视、冷暖空调、覆盖无线网络。
亮点/别出心裁的建筑风格融入了当地风情,现代智能化设施设备,生活瞬息万变,酒店在追求服务品质的时候,用设计为客户的营造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浪漫氛围,每间客房的装修格调温馨,创始人亲自挑选参与设计的家居用品。
亮点/酒店有着最佳的地理位置,便捷的交通,景观特色突出,视觉效果极佳。在宁波市镇海新城核心区域,环境优美,临近镇海区政府,宁波植物园、宁波帮博物馆、保国寺、郑氏十七房、九龙湖等旅游景区,旅游资源十分丰富。
ᐝ早餐很丰盛,种类也挺多的,荤素搭配吃的很好。
世界那么大,你该去看看!你也能抵达别人到不了的地方,看别人看不到的风景,体验别人体验不到风土人情。乘着年华正好,迈开步子大步往前走吧!
郑氏十七房
再说说景区吧,郑氏十七房是个古建筑景区,商业气息不浓,规模也不大,很安静舒适。十七房的建筑除了少数明代建筑以外,绝大部分为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建筑。建筑的总体结构布局至今仍然保存良好。据说“十七房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且保存甚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村落之一,对清代建筑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,更是继唐、宋、元、明建筑之后,中国封建社会民宅建筑的最后一个高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