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知识的普及,一提起姜,大家都知道是温性的,再仔细问,还有很多人都能说出姜的作用,比如温阳、祛感冒等等。
对于生姜的医用疗效,在很多中医经典著作中都提到,例如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寿世保元》等等。但是姜的应用都是有讲究的,不光剂量上要足够,还要讲搭配。
凡事都要有“法”,中医更是讲究理法的一门学科,遣方用药都不是单纯的药物的罗列堆砌,而是根据特定的法则。
而今天呢,就跟大家讲一讲能够温补阳气的、与姜有关的“药对”,主要针对脾胃阳虚的人。
脾阳虚的人如果不注意调理,阳不足以推动气的流动,时间久了以后气停留在局部就会出现气滞的症状。
所以脾胃不好的朋友会有这样的感觉:畏寒肢冷、不能吃生冷的食物、胃口也一般,过一段时间还会伴随胃胀、胃痛、嗳气、呃逆等,这就是典型的寒凝气滞的症状。
这时虽然有阳虚的问题,但单纯的补阳并不能达到很好的缓解目效果,这是因为姜虽然有一定的理气作用,但不足以治疗气滞证。所以我们要给温阳的姜搭配一个能够理气的药,来共同达到理气温中的目的。
我们这里要用的法则就是“理气温中”。张仲景的《金匮要略》中有一张方子叫橘皮汤,主治“干呕、哕、手足厥”,方中就用来陈皮、生姜这两味药,专门治疗寒凝气滞导致的胃部不适。
我们可以将生姜换成干姜来增加温阳的作用。作为养生保健用的时候可以做成茶饮即可,这就是清代的宫廷御方:和胃代茶饮。
陈皮性温,还能理气,并且能化食滞消积。陈皮其实是将柑橘皮陈化以后再拿来用,并且是越陈越好,尤其对脾胃好,还能疏肝理气,与干姜搭配,增强干姜的温阳功效,同时还能理气。
剂量上我们要灵活一点,如果是以怕冷、胃脘部发凉为主要表现的,可以用干姜12克、陈皮6克;如果是以呃逆、干呕为主要症状的,可以用干姜6克、陈皮12克。这是一人一天的量。
这里提醒大家一下,我们在煎煮中药时,凡是补药都要煎煮的时间长一些,大概要25至35分钟,我们这里主要是温阳,可以煎煮25分钟。相应的,凡是治疗感冒的药物煎煮的时间一定要短。
这是因为感冒药多半属于气味薄、容易发散、或者含有挥发油的药物,比如薄荷、荆芥等,长时间煎煮容易将这些有效成分挥发掉,就难以达到应有的疗效了。所以很多治疗感冒的药物会标明后下,出锅前5分钟放入才能有好的效果。
和胃代茶饮坚持服用一周就会明显改善胃部的不适。但如果你坚持服用不奏效,胃部的不适无法改善,也要警惕,是否存在不对症或是消化系统有器质性病变,及时就医咨询。